首页 水污染∶湖泊/水库 人民日报 (2000-06-02)

忧伤太湖水
——环太湖治污调查(上)


本报记者 邓建胜 屠知力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5 年前的初夏,为期 3 天的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活动结束时,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这样说。

  太湖流域被国家列为水污染防治重点地区。为了还太湖水之美,国家在《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中提出“三阶段”治理目标:确保 1998 年底全流域工业、生活污水达标排放;2000 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入湖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太湖水体变清;2010 年基本解决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湖区生态系统转向良性循环。

  1998 年 12 月 31 日,专门针对达标排放的“聚焦太湖零点行动”宣布第一阶段目标如期实现。然而,时至 2000 年春尽夏来,第二阶段目标的实现似乎有些遥远,真是“太湖美”好唱口难开。

目标:水体变清;现实:跑了 5 天,没见哪儿的水让人赏心悦目

  太湖是上海和江苏的苏锡常地区、浙江的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地。5 月 15 日至 20 日,记者随水利部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监测了 83 个断面,其中跨省界河流断面 20 个,环太湖主要河流断面 35 个,省界湖泊内的断面 28 个。这是 1996 年以来,这个中心每月例行监测的常规作业断面。所形成的太湖流域水质监测报告,自 1999 年 1 月起,每月在本报《华东新闻》刊登。

  但是,花 5 天时间,驱车乘船,跑遍整个太湖,对记者来说,却是个全新的采访体验。

  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个严谨、琐细的工作。监测项目分水文、水质和生物项目三大类。其中,风速、风向、流速、流向、水位、水深、气温、水温、PH 值、溶解氧、透明度、颜色、悬浮物等现场监测记录,总氮、总磷、总汞、挥发酚、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物量等近 30 个指标的测定,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而一项重要指标——水质指标生物需氧量,则要在实验室中“培养”5 天之后才能获得科学数据。因此,每天出发前,检测车上除了堆满各式各样的仪器、容器和加有不同试剂的瓶瓶罐罐外,还得临时到冰库购买一立方米的冰块。所采集的各种水样经过冰镇,当天送回实验室。

  太湖和周边河流的水质看上去比 1998 年记者采访时看到的好一些。但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水,我们跑了 5 天,没有发现一处。像无锡市的伯渎港、直湖港,武进市的漕桥河、太运河,宜兴市的东,苏州的胥江,嘉兴的王江泾,河水早就与“清”、“秀”无缘。湖州境内来自山区的河水是太湖的重要水源,也是太湖流域最好的水体之一。这次却让记者大失所望。就在“太湖乐园”附近小梅口水域,记者吃惊地发现,3 年前还清澈见底的湖湾,如今漂有油污的浑浊湖面上密密麻麻布满蓝藻。

  “自 1996 年起,国家加大了太湖水污染治理的力度,特别是 1998 年开展声势浩大的达标排放‘零点行动’后,水污染加重的局势有所控制。但是,从我们监测的情况看,除个别月份因为洪水稀释的作用,使局部地区的污染情况明显改善外,全流域的水污染指标 1999 年与 1998 年基本持平,今年局部地区水质反而恶化。”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高怡认为。

  “今年水污染反弹,可能是因为近来国内经济形势转暖,在‘零点行动’时因治污不力被强行关闭的企业,或因效益欠佳关停的企业,如今又蠢蠢欲动、开工排污。另外一个原因是生活垃圾和城镇生活污水增多。”中心的一位负责人透露。

生活污水四溢,江湖成了垃圾的堆处

  河湖中堆积、飘浮的垃圾,和在许多城镇的河道中无所不在的生活污水,让人感受到太湖水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忧伤。

  据 90 年代中期统计,环太湖地区每年有 5.4 亿吨工业废水、3.2 亿吨生活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就排入河道和湖泊,每年往湖河倾倒的居民生活垃圾达 5 万吨。五六年时间过去了,治理力度虽逐年加大,治理效果却不甚明显。从一些著名的风景区,到一些工业大镇,再到一些普通的居民生活点,往往都被污水和垃圾包围着。
东穿宜兴市区而过,往东在大浦口流入太湖。1995 年夏天竣工的东大桥离市区仅有一箭之遥,桥的两头绿化地如同街心公园。但是,绿草成片、树木成林的引桥绿地没有一人驻足。记者驱车通过,一阵阵浓重的垃圾恶臭味迎面扑来。原来雄伟、美丽的东大桥,桥拱下面就是垃圾场。堆积如山的城市生活垃圾不但引来蚊蝇成群,而且从垃圾堆中渗出的污水,在本已污浊发黑的东两岸拖出两条更加浓黑的垃圾污水带。而在不远处的宜兴龙潭中桥,河水因生活污水肆意排放色如墨水,毫无掩饰地穿过该市知名的东山学校、第二实验小学。

  按照《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 2010 年规划》,为了消除城镇生活污水对太湖的污染,太湖流域必须在 2000 年前新建、扩建 33 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然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缓慢,污水处理情况不乐观。

  而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上无章可循。于是,在上海主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太浦河、红旗塘,水面飘浮着腐败不堪的垃圾,堆积如山的回收塑料制品都在河里清洗……

“专打深水井”的广告,在农户的墙头随处可见。这是向更深层的地下找清水的一个信号

  河湖无好水。用石灰水涂写在墙上“专打深水井”之类的广告,却写满了太湖流域的一些村镇。

  “河水不好用。十几年前,村里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打井了。”在一个名叫社渎的村子,77 岁的农民丁满林告诉记者。社渎因社渎河得名。社渎河历史上就是一条大河。据说,四五十年代当地大旱,人畜饮水困难,就是通过社渎河从太湖引水,才得以缓解的。

  沿社渎河的人家,都有取水、淘米洗衣的高台伸到河中。丁满林老人说,因为社渎河淤积和河水污染,如今村里人不用社渎河水了,户户打了水井。许多村民还像城镇居民一样改喝桶装水。

  去年这个时候,连续多人向有关部门反映:常州一家味精厂排放的废水污染周围环境。“味精厂的污水污染河道,毒死鱼,使地下水受污染。”一份电话记录上,一位姓唐的村民这么反映。

  5 月 19 日,没有与厂方联系。记者一行赶到了那家味精厂。从排污口看,所排废水带有热气,色度并没有超标。但是,据附近唐家塘几户居民反映,味精厂排出的废水,流入河道后就立即变黑。在他们的要求下,厂方积极想方设法减少废水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计划让工厂废水通过管道排入数公里之外的太运河内。

  而这条直接流入太湖的古老运河,数年前河水就已经劣于五类水。它下游一入湖支流——雪堰河的污水,1994 年曾使太乡渔民 2000 多亩围湖养殖的鱼类全部死光。为了保住湖面,有关方面只好把河道堵死。就这样,水污染使这条百余米宽的雪堰河,在丧失饮用、灌溉、航运等功能之后,最终连河道最基本的行洪、排涝功能也失去了。

  然而,还有新的忧虑。个别工厂因为大量开采地下水,地下形成漏斗,使附近居民使用的水井水位下降,甚至出现干涸。离工厂近的村民,不得不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

  太湖水能变清、变美吗?人们存有忧虑,更充满期盼。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湖泊/水库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