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新华社 (2001-01-28)

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工程换回生态环境效益


新华社乌鲁木齐 1 月 28 日电(记者 高峰)

  大西海子至阿拉干沿线原来半枯死的胡杨林发出了新芽,齐文阔尔河两岸又出现了鸟兽的踪迹。这是缺水断流的塔里木河下游去年得到紧急调水补充后出现的新变化。

  刚从第二次输水现场回来的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说,输水使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放水沿河道在 300 米到 400 米的范围内对植物产生影响;生物呈多样性变化,沿泄水河道齐文阔尔河两岸植被恢复,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饮水、隐蔽、栖息条件,目前已经调查记录到 11 种鱼类、25 种鸟类以及共 7 种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动物的活动踪迹。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沿塔克拉玛干流动沙漠北缘自西向东流到台特玛湖,阻止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向北移动,其下游河段的胡杨林带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与新疆第三大沙漠——库姆塔格沙漠之间唯一的屏障。1972 年,在塔里木河道上建成的大西海子水库拦截了所有河水,其下游 320 公里河道和台特玛湖全部干涸。

  环境保护专家相信,紧急输水对挽救塔里木河下游已严重衰败的“绿色走廊”和沿塔里木河生态恢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去年水利部门向缺水断流的塔里木河下游组织了两次紧急输水,第一次从 4 月 30 日至 7 月 20 日共输水 1 亿立方米,水头抵达距大西海子 108 公里的喀尔达依;第二次 11 月 3 日放水,今年 1 月 10 日水头至阿拉干并下行 10 公里,输水量为 2.2 亿立方米,输水距离 145 公里以上。

  根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科研人员在输水沿线的监测结果,输水工程与河道两侧地下水埋深关系密切。第一次输水使河道两岸的地下水位抬升 3 米多,横向影响范围数百米,停水后至第二次输水初又普遍下降 2 米左右。同时,地下水矿化度随着水位抬升明显升高,专家解释说,这种升高可能和地下水在迁移补给过程中淋溶并携带土壤中的大量盐分有关。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
可持续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