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北京青年报 (2001-01-20)

北京发现地下储水库


  今天,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寿全很早就出门了。他拿着刚刚改好的“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设计书,要去跟北京地矿部门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并以此开始对北京岩溶地下水进行“真枪实弹”的勘察。如果他的发现和设想变成现实,严重缺水的北京将“平添”一座容积可观的“地下储水库”。

水是北京的最大难题

  人所共知,北京是一座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人均水资源不足 300 立方米/年。据有关部门预测,北京市 2010 年(平水年)将缺水 11.82 亿立方米,在采取开源、截流、保护等措施后,枯水年仍将缺水达 7.68 亿立方米。

  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供水占全市总水量的 25%,是北京主要地表供水水源。而今天,官厅水库不仅入库水量由 50 年代的 12 亿立方米锐减到 90 年代的 4 亿立方米,更加上上游大量排污,迫使它 1997 年就退出了北京饮用水供水系统。密云水库水质虽未遭严重破坏,但其上游尚处经济起步阶段的几个邻省贫困县的发展,必然要影响它以后的水质和水量。

各路专家会诊北京的水

  近几年来,在京不少专家学者都曾为北京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献计献策。民革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政协共同召开了“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讨会。北京市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了《21 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

  北京市政协常委张寿全就此专门提出提案。他认为,在河流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应统筹考虑,把水土保持、防洪、灌溉、供水、水环境保护、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以及森林、草地、湿地和生态资源的利用、保护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建立统一、科学的流域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管理及环境保护体系。要调整北京的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经济体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把蓄水、涵养水土、生态环境建设等作为首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1995 年电力工业用水量超过 1.9 亿立方米,首都宜调整电厂而不是扩建和新建。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北京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路径和方式,水质逐步变差,应高度重视沙石坑塘的环境保护,治理渗坑、渗井、污水沟,控制地面沉降,治理水土环境。

北京发现“地下水库”

  张寿全研究员专攻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是他研究的重点领域。他通过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北京地区的山区碳酸岩(灰岩、白云岩等)地层广布,岩溶较发育,降水入渗条件好,而且山前平原区和盆地中也埋藏有大面积的岩溶含水层。根据对华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研究的经验和现有资料初步测算,北京岩溶地下水的天然资源量在 5 亿立方米/年以上,除一部分以泉的形式排泄,一部分补给平原孔隙地下水外,相当一部分赋存在山前和盆地碳酸岩地层中。

  这一重大发现得到了北京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先后召集市地矿、水利、规划等部门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应尽快查明北京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赋存规律,评价其资源量和开发潜力,摸清家底。去年 7 月,这一计划经市计委批准,已经列入前期计划。两个月前,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又发布了该项目立项可研的通知。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科学与技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