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业 中国环境报 (2001-05-12)

环境管理扮靓景区


本报记者 屈遐

  “五一”期间,游客再次涌向各风景名胜区,专家提醒,协调风景区承载能力与客流量之间的矛盾,保护好风景名胜区环境与资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共同发布了 51 号文件,决定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创建 ISO14000 国家示范区,用环境管理体系规范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行为。

环境管理出效益

  导游背上个竹篓,把游客的垃圾随时收集起来,一方面可以减少风景名胜地的垃圾污染,同时,也可带动游客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风景名胜区对导游提出的新要求。

  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从 2000 年开始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他们首先查询了与“治景”相关的 75 条法律法规,排查出 20 项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制订了“人文景观保护管理程序”、“岩山保护管理程序”、“森林动植物保护管理程序”及“景区经营网点管理程序”等 27 个管理文件,这些文件遵循“写你要做的,做你所写的,记录你做了的,评价你做过的,改进你不足的”的原则,重点对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预防森林火灾等进行严格管理,同时也将树木保护、建筑粉尘和含磷洗涤用品管理等纳入改进程序中,使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管理体系具有了针对性强和可操作的特点。

  经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效益大大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各种植物、动物、鸟类、险峰、异石、奇洞,不仅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和国际森林生态定位站的首选对象,其旅游价值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环境,风景名胜区的经济效益正逐步增加。而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水、电资源消耗的减少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可小视。据介绍,星湖风景区每年回收 6200 吨垃圾所创造的效益,就近 60 万元。

  在旅游业日益活跃的今天,为消除相应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利用环境管理体系整合现有的法律法规,促进综合管理能力的加强,使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是创建 ISO14000 国家示范区活动的初衷。负责此项工作的厉色先生说。

辐射带动作用强

  按国际惯例,环境管理体系只是在企业中进行,以减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1999 年,苏州经济开发区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我国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范围做出了突破性探索。国家环保总局产业指导与认可处处长滕静说,对一个区域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由于范围大、牵扯面广、难度高,所以在国际上尚无先例,但是从苏州经济开发区认证结果看,区域性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以带动区域内各个环节,包括区域内的各企业,对区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是基于苏州经济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经验,风景名胜区也开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目前,北京天坛、颐和园,河南龙门石窟,安徽黄山等风景名胜区都已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为切实提高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共同决定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展创建 ISO14000 国家示范区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示范区创建,使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环境管理水平上升一个档次,在保护资源、节约能源、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减少和预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实现飞跃。同时,由于保持良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积蓄风景名胜区发展后劲和强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将对区域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管理∶ISO1400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