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健康 北京日报 (2000-11-28)

粪便处理作肥料,减少病菌肆虐——
北京农村要用绿厕所


长风

  无毒无害的“绿色”环保型厕所将在农村普及,两年之内,全北京市农村无害化厕所将达到 60%。

  按照全国爱卫会提出的初级卫生式保健厕所标准,农村厕所应达到有墙有顶、不渗不漏、储粪池密闭、无蝇无蛆,但农村历来习惯一个茅厕一个坑,粪便未经处理就做肥料使用,其中含有大量的螺旋杆菌、肝炎病菌和痢疾杆菌等,浇灌到农作物上容易引起传染。据悉,到去年年底,全市农村厕所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38.55%,大部分不符合环保标准。目前本市已推出了无毒无害处理的厕所,分为双瓮式和三格式两种。经过发酵、高温追肥等措施处理后,流出来的液体看起来像清水,用起来像氨水。据了解,三格式厕所蛔虫卵的沉降率为 95%,防治疾病效果明显。

  市爱卫会主管负责人刘金华认为,厕所是当前农村引发肠道传染病的主要途径,应当特别予以重视。本市已将此问题列入规划,两年之内,全市农村无害化绿色厕所将达到 60%。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科学与技术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