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论坛∶趣文

西部透视——西部与西部人(报告文学)
——边贸与洋“倒爷”

邹蓝
1992年10月15日


  一个外国“盲流”,正是仰慕另一国的富饶繁华和强盛,不远万里,跋涉至该国,受到了该国的元首召见,还在一个地方当了几年地方官,最后又当元首特使出访国外。天方夜谭吗?不。这人是马可·波罗,他走的就是这条丝绸之路。

  晚清时的中国,早已失去了吸引这种国际“盲流”的实力,他们都往北美去了,至今仍基本如此。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这种吸引力又大大增强了,不是吗?海外游子有返回的,除外国游客外,还来了不少“洋”倒爷。北京街头常常可见到扛着大包小包的老外,那就是波兰、俄国、南斯拉夫、蒙古来的“采购大军”;广西到处可见的是越南商贩;新疆喀什到处可见穿着过膝大袍的巴基斯坦商贩,而霍尔果斯一带出没的,是原苏联诸共和国的“采购员”;目前上海街头也发现了东欧、俄国采购大军南下的先头部队;云南瑞丽一带,则是缅甸商人和东南亚人、南亚人折腾的天下。

  由于流量达十亿元计的边境贸易活动在近年剧烈扩张,云南毗邻缅甸的德宏景颇族傣族自治州,作为改革开放之前的边疆贫困州,在 1979 年至 1988 年有了超常的发展。这十年中,该州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19.7%,而云南省仅为 13.3%,全国是 13.7%。以国民收入为例,全州平均增长率每年达 19.6%,云南省仅为 12.9%,全国平均为 13.4%。国民收入增加,财政税收亦相应有了增长。

  这十年内,全州年财政收入增长率为 21.7%,而全国仅为 8.6%。其奥秘所在,便是以 83% 的年增长率扩张的边境贸易,拉动了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云南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自 1989 年中越关系开始正常化以来,因边贸税收猛增而使财政收入逐年好转,摆脱了“输血财政”只能保吃饭,无法搞建设的被动状况。1993 年 5 月,中越交战时被毁的河口铁路大桥又重新开通,身兼战区和贫困区两种角色的红河州,经济发展应说有了新起点了。1992 年 5 月在河口镇,越南商人我就见到颇多,他们就连中国人很少穿的球鞋、涤卡也大量买回去,据说涤卡还是某些行业制服的专用高级面料呢。

  他们从中国倒卖出去的,大部分还是中国的厂长经理们直犯愁堆在库房里,陈列在货柜上卖不出去的东西,什么童装、毛巾、浴巾、运动服、袜子、手帕、睡衣、浴衣、羽绒衣、手电筒、暖水瓶、打火机、雨伞、布鞋、黑白与彩色电视机、收录机、计算器、哪样在中国卖不出去,哪样他们就倒腾出去,给中国的厂长经理们排了忧,解了难。他们自己也赚得腰包鼓鼓的,外国人民也免去了消费品缺乏而排长队求购的麻烦。

  1962 年新疆发生的边民大规模外迁,就在伊犁和塔城。恐怕这事件还有好多人记得。我认为,当时的人祸天灾导致的生活水平下降,是这一事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推理,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对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增强,有积极作用。

  在乌鲁木齐住所,同伴李少义看见邻居好像是那个著名的“阿凡提”,一问之下,还果然是他,维族演员兼导演吐依贡,正猫在我们楼下赶编一个剧本。

  晚上我们提了两瓶葡萄酒,找了点下酒的菜,到他那去聊天,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在于促进和推动新疆及西部的改革开放,吐依贡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连连表示赞同:

  “我一些熟人在 1962 年也过去了。这几年回来探亲,看到国内生活改善很大、很快,民族和宗教政策又比较宽松,临走时都抱着亲友大哭,悔不该当初走了。”

  开放改革了,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不改革开放,就没有出路,正因为如此,沿边地区和内陆省区的开放,在 1992 年形成了气候,令西部边境和非边境省区的领导和人民都意气风发,准备大干快上。

  西部发展要加速,但是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上都有相当大的困难。经济结构很难迅速改善。

  不过,发展资金有机构成低而吸纳劳动力多的产业,在西部是大为可行的。这就是旅游业。这种行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低于物质生产部门,资金周转速度快,收益高,而且比非服务性行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除国际旅游业之外,一般从业人员并不需要特殊的技能和培训。

  以敦煌为例,全市 10.5 万人,1987 年游客却达 30 万人,旅游业直接收入超过 1000 万元。吐鲁番、安顺、路南、湟中、夏河等旅游胜地莫不如此。西部殊于东部的风光和民俗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只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地方经济的加快发展是有可能的。因为旅游者观光、住、行、食、购物等多方面的需求,会全面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也都是资金有机构成低、劳动力密集的。据美国夏威夷州的统计,旅游业的收益与投入之比为 2.9:1 甚至达到 5:1,收入远大于投入。这对西部发展所必需的资本积累也是有利的。

  目前限制西部旅游资源利用和开发的,主要是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的不完善。

  以哈密为例,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从古迹方面说,哈密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自敦煌北上至哈密而翻越天山,经天山北麓至伊宁,均遗留有不少与此相关的古迹:如五堡古墓群,其中出土的 3 具完整干尸,比马王堆汉墓女尸早 900 至 1000 年;还有拉布乔克古城,为汉唐屯兵遗址;台藏佛寺遗址,是唐代佛教大兴时的佛寺遗迹;现存于哈密巴里坤县的任尚纪功碑,是研究新疆西域史的重要文物,任尚是汉代接班超而任西域都护这一最高军政职务的将领。在宗教性质的名胜方面,则有哈密的回王坟,葬有清朝哈密王及其近亲贵族;以及与之比邻的阿特卡大清真寺和葬有伊斯兰传教士盖斯的“圣人墓”等。自然景观方面,哈密更是得天独厚。天山甚少有南北贯通的关口,但哈密就有一个,而且可以当天往返。哈密本身地处天山南麓戈壁滩中的绿洲,城北有 30 公里宽的戈壁滩,夏日常可见海市蜃楼之景。而在天山之巅的天山庙,位于海拔 2800 米处,已近天山雪线。雪后经此,蓝天白云、绿草茂林如茵,左近是哈萨克牧民的帐篷和羊群在雪山中点缀着风景,下瞰天山风光和巴里坤草原风光,十分美丽壮观。

  天山北麓巴里坤县与伊吾县交界处的松树塘,为军马场所在地,还有国家体委设立的高山冰场和滑雪场,以气候温和及茂密的天山松林而著称。鸣沙山在草原中突兀,四周皆无沙丘和戈壁地貌,东西绵延十余里,为一大自然奇观。天山南北,还有名胜古迹若干处。在炎热的夏季,山中极为凉爽,实为避暑的好去处。

  在民俗方面,这里的巴里坤县,哈萨克族的民俗特别具有旅游观光价值。

  地理距离 70 公里之内,就有如此之多的古迹以及非常难得的地形地貌组合:戈壁、绿洲、高山、雪峰、密林、牧场、沙丘、湖泊,发展旅游业,对哈密市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能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遗憾的是,哈密的旅游资源至今却基本上沉睡着。

  首先,哈密与游客云集的敦煌虽仅 5 小时的火车距离,但其风光名胜却鲜为外界所知,因而无法利用这种客流。

  其二,从敦煌所必经的柳园车站至乌鲁木齐有 17 个小时的火车,至吐鲁番也有 13 个小时,距离哈密 5 小时。因此到哈密后无论西去还是东来,都是很长的路。如无火车卧铺,长途旅客则不愿下车观光。而这一问题哈密本身难以解决。所以除专门来这里的游客之外,哈密的游客很少,除非有旅游卧铺汽车。

  其三,哈密市近郊的一些名胜古迹,因无便利的交通条件而游人稀少。哈密至巴里坤县、伊吾县翻越天山的班山,车次很少,而且在天山北麓入山的必经之地口门子,也无办理客运业务的汽车站方便游客。至于口门子本身虽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疗养之地,往来客流不少,但却无供住宿之处。

  如果敦煌的游客能分流一部分到紧邻的哈密,则哈密的旅游业必定能被迅速拉动起来。如果敦煌、哈密、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一线各点相互协调,开通专线旅游项目,使游客无食、住、行之虞,那么敦煌至乌鲁木齐间的双向客流中,必然能有一部分有旅游意图的人被分流出来。

  1990 年,吐鲁番以其名产葡萄为主题,举办了吐鲁番葡萄节活动,吸引了新疆区内外、国内外的许多人士。通过这种旅游活动,加强了对外的经济联系,也为吐鲁番的发展吸引了资金和技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德宏地区,则以 4 月下旬傣族的“泼水节”为主题举行庆祝活动,既加强了旅游业,也为当地发展沟通了许多渠道。哈密一带素以哈密瓜著称,如果能办起“哈密瓜节”,则必定能收到类的效果,为哈密经济的改善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由此来看,西部虽有不少名胜古迹集中的区域,但是因其缺乏足够的旅游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配套,所以其旅游资源就无法获得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也无法在短期内对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