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论坛∶趣文

西部与西部人(报告文学)——西部:严酷、蛮荒、壮美

邹蓝
1992年10月15日


  记得什么电视片里唱过:" 没有男儿胆,别上昆仑山。" 昆仑山海拔 4000 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仅为沿海低地的 40%。坐着不动,心脏也要跳动 130 余次。空手走路,犹如低地负重 50 斤行走。

  在昆仑山,缺氧的病变导致骤死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里还可以讲几个令人生畏的故事。一个汽车兵,在喀拉昆仑山里赶路,累了,在兵站躺一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唐古拉山上,一个过路妇女,中途下车方便,蹲下后就没能再站起来。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北京来的一位女官员,因高山反应而以身殉职于高原上。

  高原上鸟非常少,因为含氧量低得有时天上飞的乌鸦也会突然掉下来。

  这就是西部的高原、西部的严酷,而我,却是较幸运的一个,因为我上了帕米尔高原,只以轻度高山反应的代价,就换来了西部高山另眼相看的待遇:壮美之姿尽收眼底。

  新藏公路极少有人敢一台车上路。因为入藏后便是无人区,路况常不明,洪水把路冲毁,干河沟突然涨满了水。一旦迷路,陷入河中而几天碰不到有人经过,小命就算报销了。可是我的朋友军旅诗人李晓桦,居然就这样单车独行,从喀什到阿里地区的狮泉河,进而一路东南行,循喜马拉雅山和岗底斯山夹峙的孔道,经日喀则到了拉萨。

  他说起这段经历时,眉飞色舞,我相信他的感受。他家里墙上那几帧藏北风光,足以使我赞叹不已的了。他还夸口,没印出的还更多呢。吾友罗强烈当时也在西藏,说那是晓桦用命冒险换来的。

  我孤身一人,1994 年循青藏公路经格尔木入西藏,在海拔 5231 米的唐古拉山口还是不免发生高山反应,呕吐不止且头痛欲裂。为免不测,我的行李中装有两小罐氧气。很侥幸,我没吸氧气也挺了过来。不过比起同车其它人来说,我也没什么好夸耀的,因为别人若无其事地过来了。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次有机会我还愿意去西藏,而且还是走公路,因为那里的风光人情实在超出言语能形容的范围。

  王安石曾感叹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是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不到西部,能有这样值得以健康甚至生命为赌注的景致可见吗?

  美国西部片里的牛仔们横马跃枪、驰骋纵横、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而无视社会道德法律的规范,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快意,大概迷住中国的年轻一代观众。于是表现大自然严酷、人类坚韧的生命力和率直的人性的中国 " 西部片 " 也开始走红。

  于是我们看到了宁夏那庄子里酿着的《红高梁》,还看到了甘肃河西走廊高台县那风沙弥漫的 " 双旗镇 " 里刀客们的野性。

  陈子昂那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之感,是感受到大自然之伟,人类之渺小和无足轻重时的情绪宣泄。

  1983 年的九月初,我独自一人,循青藏铁路西行至海晏县青海湖北岸。

  高原上的夏特别短,秋又来得格外早,麦子和油菜在海东地区正在收获,草原上的肃杀已开始了。百花象预知节令转换似的。趁着寒流还未及赶到,用生命中最后的力量,把岗峦起伏的满地绿草场点缀得五彩缤纷。

  放眼望去,青海湖一泓碧波,在蓝天辉映下,青得如一枚精致的蓝宝石。左侧日月山,向南方的地平线延伸过去。山顶被长条状的白云笼罩着。真有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之感。

  绿草、蓝天、青海、白云、含黛的远山和水旁的金黄色沙丘,有一种震慑人心的美和无声的压力。天底下一片宁静,静得让人也感到压力。嗓音再大,一出喉咙便消逝得无影无踪。在这样壮丽的风光、辽阔的天地间,我感到了西部独有的魅力:大自然对人的吸引力,大自然的野性和桀傲不驯,以及它激起的人知难而进的雄心。

  因此,研究西部就越发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