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论坛∶趣文

西部透视——西部与西部人(报告文学)
——西部:富饶的贫困

邹蓝
1992年10月15日


  中国的加工工业能力基本上集中在东部沿海,而用于这些工业的原材料及能源,则主产于西部。以无锡为例,85% 的原材料和能源靠外地输入。因价格扭曲而导致供给弹性不足的能源、原材料及运输,因其投资周期长而耗资巨大。短缺的局面仍将存在下去,而中国国力又达不到以进口原料和能源来维持生产的能力,所以,东部对西部的依赖,还会持续下去。

  西部的宝贝也真够多的。

  黄土高原有煤储量 40000 亿吨以上,占全国的 70%,铁占 14%,稀土高达 97%,铝土矿为 50%,天然碱亦达 50%。

  云贵川三省的铁占全国的 20%,锰为 33%、铅、锌、锑各 25%,锡占 40%,铜有 17%,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 50%。

  仅青海一省,探明的 59 种矿产中,37 种储量名列全国前十位之内。锂、钾、盐、池盐、镁盐、石棉的储量都居全国的第一位。

  铅锌矿的中国之最,首推云南怒江州兰坪县和甘肃西秦岭中的徽县与成县的厂坝。仅此两大矿储量,就占全国的 70% 以上。我的故乡无锡简称是 " 锡 ",可是地名却明明白白:没有锡,锡矿在西汉时已采尽。中国真正的 " 锡城 ",或更准确地说是 " 锡都 ",是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个旧市。镍都甘肃金昌储量占全国镍的 80% 以上。稀土元素主产于内蒙西部包头附近的白云鄂博。1993 年年初,全国大闹油荒,据说内地燃料公司的人云集乌鲁木齐,一是因为新疆油价尚未放开,二是新疆因为几大油田而也有油可搞。

  云贵高原上的烟草;滇桂的蔗糖;新疆的长绒棉、甜菜、蛇麻花;蒙、青、新的羊毛、川黔赤水河流域的酿酒业;哪些不是中国的轻工业界人士眼红巴巴盯着的?

  取消全国计划调拨,即意味着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谁真正帮助西部地区发展,谁就能得到这些地区优先稳定的原材料供给,这是未雨绸缪的事。而且,东部沿海资金内移,已成必然。沿海企业的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迅速上升,在九十年代初期到达超出企业承受能力的水平。个别地区的企业已经无力支撑而只好向企业成本低的地区转移。1992 年深圳资金向内地转移即达 37.88 亿元,1993 年更多。深圳近年产业成本上升之高,更是尤为突出。深圳产业是有相当一部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三来一补工业。在高成本的压力下,许多三来一补企业纷纷迁移至特区以外的东莞、惠阳等地以及外省区。到 1995 年初,深圳市的龙岗、宝安两区因企业外迁而闲置的厂房,达到 200 万平方米左右;加上市中心区的闲置的厂房,共达 255.6 万平方米,几乎占深圳市厂房总面积的 30%。深圳市厉有为 l995 年 3 月指出,l 994年深圳企业到内地兴办合作项目达 1390 余个,资金共达百亿之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深圳产业外迁规模之大。

  据调查,近半数向内地转移资金的企业抱怨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太快。这也在情理之中,奔向沿海和特区的人,多半是为高薪;而且双休日制度的退休实际上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 20%。沿海既缺乏原材料和能源,又远离其产地,其价格高涨也是很自然的。之所以在沿海的外来投资特别多,是因为日本和四小龙极其它发达的欧美国家的企业成本持续上升,利润下降而迫使部分企业外迁。而追根究底下去,四小龙的发达,又是当年劳动力等成本低廉而吸引来了日本因成本过高而难以赢利的企业的投资。现在,三十年风水轮流转,轮到中国沿海向内地转移资金和技术了。

  可以预料的是,内地将因此而加快发展。对沿海来说,此举并非利他主义,而是发展的必然。你当然可以不转移,但是企业成本还是照样上升,除非你不想赢利,也不想把企业再办下去。雪上加霜的是,中国为加入关贸总协定而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进口商品的售价趋于下降,与国产品的竞争加剧。国产品的价格在成本上升的状况下可能还不得不下降以加强竞争力。这样的双重挤压会迫使沿海企业向企业成本低廉的内地转移,舍此无它良策。

  东部投资帮助原材料的生产和粗加工或精加工,既扩大了当地的供给能力,更能有效地减少对运输能力的需求,还节约东部对原生矿产材料进行加工所派生的能源需求。同时,东部摆脱了费力还不太赚钱的环节,便可以集中力量于加大增值高的生产环节,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这既利于东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利于因东部产业迁移而带动的西部发展。东部沿海优势企业到中西部购并产权、沿海要素向中西部转移,将有助于激活中西部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活力。中西部的改革滞后局面将会改观,产权流动也就能盘活资产存量,激发起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非国有部门的发育和扩张。以东部沿海的发展经历来看,中西部的加速发展走这样一条路比较可行,中西部改革与发展滞后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也就有了可能。

  西部发展快一点,贫困人口衣袋钱包里的钱也就多一点。国内市场容量就大些。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正走向总量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他们知道农村和西部的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很多,而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这些消费欲望,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了。他们有了钱,要买的东西多一点,城里商店货架上卖不出的东西不就要少一点吗?这样下来,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生产厂商、经营商家和原来买不起东西的消费者都各得其所。

  否则,真会出现 " 马太效应 ",合了《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那句话,对于拥有的人,还加给他,让他更多;而没有的人,连他的所有都要剥夺,让他更没有。这种贫者愈贫,富者越富的两极分化,且不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可接受的,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也被认为是社会弊端。美国的克林顿能击败政坛元老布什,恐怕其原因之一就是信誓旦旦地许诺要实现 " 社会平等 " 吸引了不少选票。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远非得到改善。西部发展缺资金,但是资金留在当地却因投资环境不太好而又大量流向沿海,因为泡沫经济中股市活动以及房地产开发的资金回报率高得让人吃惊。

  由于缺乏资金,西部应发展、应开发的项目都举步维艰而干不起来。这些年我遍走甘、青、新、云、贵、川诸省,因交通不便及其它经济技术教育等因素而沉睡的宝藏,我还见过不少,喀什的杏、西瓜、哈密的哈密瓜、吐鲁番的葡萄,陇南的木耳及猕猴桃;更有许多富有区域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游人稀少的旅游景点,矿产资源……

  所谓 " 宝在山中睡,人在家里穷 "," 守着宝山而讨饭 " 之类的顺口溜,正是西部这种状况的形象写照。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