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论坛∶趣文

丝路游踪——中巴国际公路行

邹蓝
1989月01日23日


  从南疆重镇喀什至巴基斯坦北方省首府吉尔吉特约 1000 余公里的中巴国际公路(国际上称为喀拉昆仑公路),是古丝绸之路的延伸,更是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此次随新疆--中信考察组赴巴基斯坦考察新疆及中国对西开放的可行性,便循这条公路经塔什库尔干县、红其拉甫达坂及巴方境内的苏斯特,翻越了古称 " 葱岭 " 而被人视为畏途的帕米尔高原。最高到达海拔 4800 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居然也无严重的高山反应,只是头疼呕吐而已,殊为难忘。在喀什时工程指挥部介绍说,在 1988 年 10 月初完工的国内段改建工程中,武警两个支队和新疆一个公路工程队是施工主力。七米宽的三级公路平坦如砥,披在帕米尔早雪的高原上,因为这些英雄的辛苦,我们才得以只需以从前一半的时间,就从喀什到达塔什库尔干县,看着因高寒缺氧而裸露的大地上不时掠过的土黄色帐逢,对这些筑路先锋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虽不能具体做点什么,一路向他们挥手致意,给他们送去一丝真挚的敬意。

  塔什库尔干县位于海拔 3200 米处,夜宿帕米尔宾馆,头痛欲裂,难以入睡,好不容易入了睡,也伴有杂乱荒诞的梦。晨起才知非我一人如此,而是高山反应的轻兆。一夜辗转反侧却也略有收获,难入睡时看窗外,高原的空气无丝毫污染,高原的夜极深邃,蓝得极庄严,月光分外皎洁,云朵被月光镶的银边格外亮而如天外奇观。这是我有生以来之仅见。

  一路冒雪行至红其拉甫山口,觉得路很平坦,山坡亦不险峻,以为帕米尔高原不过尔尔。过了山口这道印度洋流域与我国水系的分水岭,我发现刚才的想法大谬:山势陡峭,乱石嶙峋,泥石流发育程度很高,水土流失严重。一道分水岭之隔而地形竟如此之迥异,我想,这或者是印度洋季风之故。雨季暖湿空气北上,被高原抬升而冷凝,化作雨水降在迎风坡上,对地表产生冲蚀作用。过了分水岭,失去了水分的空气随坡而降,温度渐升,仅剩的水气也不会冷凝为雨了。无怪乎塔什库尔干山形平缓,河流切割不深,与巴基斯坦这边大相径庭。

  自苏斯特以下,公路循深度切割的印度河谷前行。高山深谷行路难,路经的洪札,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便称之为与世隔绝之处,而这一带在巴基斯坦亦被称为 " 香格里拉 ",意为 " 世外之地 "。在这一地区修路,工程之艰巨令人难以想象。行在平坦的路上,看见我国特有的双曲拱桥,便想起了 70 年代来修这条路的我国工程兵将士们以及为中巴友谊而长眠在这里的烈士。至吉尔吉特,专程去背倚雪山、面临印度河,被苍松环绕的中国烈士墓,代表祖国父老和他们的家属,向烈士致敬。

  1989 年 1 月 23 日世界经济导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