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论坛∶趣文

丝路游踪——哈密东天山纪行

邹蓝
1991月04日24日


  绿洲、瀚海、海市蜃楼,雪山密林,牧场和奔腾的马群,这就是哈密给我的印象。除了物产和风光人情外,哈密还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代这里已有驻兵屯田,当时此地称为伊吾。相传唐代回教传教士三人自阿拉伯而来,名为盖斯的传教士在此去世并安葬于此。于是盖斯墓便成了西北穆斯林们拜谒的地方。另外哈密又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西出阳关的丝路一支经若羌、和田而至喀什,另一支则抵哈密而又分为两路。一支北上越过天山经巴里坤、奇台而至乌鲁木齐;另一支沿天山南麓至吐鲁番。正因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考察队在哈密逗留两天,要看的东西比别处多一点。哈密因而日益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

  从哈密市向北穿过天山的前山台地,三十公里宽的一片戈壁,寸草不生。空气透明度极高,山又很巍峨,显得很近却是 " 望山跑死马 "。至南山口入山,裸石嶙峋,无树可觅。渐次升高的地形上,出现了凉凉的山泉。或许是海拔升高,热空气中含的水分冷凝,湿度提高,山间有了草和孤零零的树。不知不觉中汽车接近了雪线,山上的云就是雾。雾中哈萨克人在放牧,白雪、白羊在白雾中影影绰绰,颇有世外桃源般的诗意。

  待汽车出了云雾,面前的景色豁然开朗:十八个盘旋道下,便是天山中的明珠-巴里坤盆地。越过盆地,白头的天山又隐隐可见。口门子葱茏苍翠的松林、绿茵般的牧场,湿润清凉的空气,潺潺流淌的山溪,简直会让人忘记数十里外就是戈壁瀚海。

  若不是哈密电视台的朋友白鹭提醒,多带了点衣服,不然,真要在盛夏的天山中忍受挨冻的滋味了。口门子是哈密到巴里坤和伊吾公路的分叉口,来往车辆行人颇不少,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人,也开始做生意了。

  哈密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工业企业甚少。或许当地需求不足,是当地经济潜力不能发挥,经济结构无法多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着如此深厚历史纵深感和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的哈密,如果能将旅游业发展起来而拉动其它社会经济部门的发展,或许能使经济与社会发展摆脱目前这样的缓慢状况。第一产业发展太缓慢,无力承载第二产业。既如此,用第三产业的发展,来拉动与之相关的产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不是吗,素以葡萄而知名的吐鲁番,举办葡萄节而吸引国际和国内游人观光,洽谈经济合作而取得了较大成效。以致于一九九 0 年又第二次举办了葡萄节。以哈密瓜著称的哈密,不是也可以考虑办哈密瓜节来促进本地的发展吗?

  回哈密的路上,出南山口又是那片不毛的戈壁滩,在下午正强的阳光下,我看见了海市蜃楼:向西望去,是一片汪洋泽国。谁都知道,在西北干旱地区,有水便有人,便有工农经济。这就是所谓的 " 绿州文化 "。我想,一旦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和其它经济潜力,哈密和东天山地区这片沉睡了多年的土地,将会带着更大的活力苏醒过来,到那时," 海市蜃楼 " 便不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会变成令人高兴的现实,一片新的 " 绿州 "。

  1991 年 4 月 24 日中华工商时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