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光明日报 (2000-06-12)

锂离子电池


黄兴章

  北京,中关村科学城,中科院物理所。

  这里,一只只锂离子充电电池在经过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员工测试分检后,源源不断地进入了市场。它的性能具有日本同类产品水平,充电达到 500 次后容量仍大于初始容量的 70%,它是中科院物理所高水平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结晶。

  科学家发现,一些离子(如银离子、钠离子和其他碱金属离子)的运动能引起固体导电现象。70 年代以来,其可想见的诱人产业化前景使多国科学家都注视着这一问题。1978 年,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研究员创建了固体离子学实验室,并从事有关这一材料科学新分支领域的基础研究。物理所科研人员力图寻找一种以能源应用为背景的、更理想的具有高离子导电性的物质。“七五”、“八五”期间,该实验室从事锂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被中科院作为重大研究项目,“863”计划也把“锂二次电池研究”列入重点。1995 年底,物理所研制成功实验室的锂离子电池,并在 1996 年初通过了由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至此,我国锂离子电池在基础研究领域宣告大捷。

  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产业化。他们看到,小型充电电池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所需的小型充电电池已占领电池市场的半璧江山,而体现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 21 世纪汽车发展新路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也急需充电电池。在这种趋势下,他们决心将这一成果产业化,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国内一些企业因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国内市场被“洋”产品占领。这样一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要摆脱“样品”的命运也非易事。物理所 1997 年 7 月与中科院成都地奥制药集团达成协议以技术入股,联合组建北京星恒电源有限公司,1998 年与有关企业合作建成了年产 20 万只锂离子电池的中试生产线,成品率超过 80%。

  在 1998 年的国际广播影视设备展览会上,该公司推出的我国第一块 NP—2000 型广播级摄像机锂离子电池备受国内外业界人士关注,该公司也成为国家广电总局产品入网认证的企业。现在,该公司已有一大系列锂离子电池产品可供多种信息设备使用,并将在今年内建立我国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基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