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系统 中华工商时报 (2001-06-08)

新疆生态呈总体恶化趋势


记者 金炜

  2000 年新疆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面积减少到 54%,准噶尔盆地梭梭林面积减少了 69%,草地面积以每年 13.76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 6 月 5 日发布的 2000 年新疆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新疆生态环境呈局部改善总体恶化趋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特别是天山山脉南坡和昆仑山北坡,南疆罗布泊等地尤为突出。

  据业内人士介绍,新疆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系统抗逆性较差,抵御生态环境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主要表现在:新疆绿洲面积不断拓展的同时,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 168.8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绿洲内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以每年 0.7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新疆森林覆盖率已达 1.92%,但局部地区植被仍在减少,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面积减少到 54%,准噶尔盆地的荒漠梭梭林面积减少了 69%。

  新疆草地面积以每年 13.76 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目前,天然草地的退化面积已占到草地总面积的 80%,中度以上退化面积达 30%,草地退化面积每年达 30 万公顷。

  矿产开发对土地植被的破坏和对水环境的污染使开发后地貌无法恢复,恢复面积只占破坏面积的 4.5%,而治理面积仅占恢复面积的 12.6%。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新疆推广农膜技术以来,农膜覆盖面积 1999 年达到 133.3 万公顷,用膜量达到 8.4 万吨,残留率按 24% 计算,一年残留 2.02 万吨。新疆曾有大于 1 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 139 个,总面积 970 多平方公里,目前减少了许多;新疆有大小河流 570 条,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使许多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已达 320 公里,克里雅河、尼雅河、安迪河、且末河等小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新疆植物资源中甘草面积目前正以每年 2.4 万公顷的速度被破坏,雪莲、贝母、肉苁蓉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储量迅速减少,新疆特有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也在锐减,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使绿洲内大气降尘居高不下,灾害性天气对绿洲的侵蚀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1997 年,新疆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50.5 亿元,1998 年为 59.18 亿元,1999 年为 64.44 亿元,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3.7%、4.35% 和 5%。

  2000 年,新疆大气环境污染特征仍为沙尘、煤烟混合型污染,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首府乌鲁木齐仍是全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全区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比上年有所好转,南疆城市以沙尘污染为主,北疆城市以煤烟污染为主。监测的 16 个城市中,克拉玛依、石河子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Ⅱ级标准,伊宁、昌吉、塔城、奎屯 4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Ⅲ级,其余 10 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超过Ⅲ级标准。

  2000 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虽有所控制,但没有根本好转,据乌鲁木齐市 2000 年全年的空气质量周报显示,空气质量好于Ⅲ级的为 36 周,占 69.2%,劣于 IV 级的为 16 周。

  自治区环保局自然处处长谢伯龄说,造成新疆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绿洲外围恶化趋势仍未得到遏制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因素。

  新疆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沙源丰富,风力强劲,为沙漠化蔓延提供了物质和动力条件;地表水蒸发强烈和特殊的地貌条件,也使新疆极易发生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对植被的破坏、超载放牧、过度开发、对森林滥采乱伐、人口增长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经济实力不济,对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开发中引发的新的生态退化治理不力等诸多方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