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态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01-03-28)

西部呼唤生态专项贷款


本报记者 任彦宾

  在沙尘暴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许多牧民想放下牧鞭,种植一些固沙效果非常好的经济作物,但就是缺钱。“要是信用社能够发放一些生态专项贷款,那就好了。”阿拉善左旗(县)布古图苏木(乡)一位叫别力格的牧民对记者说。

  别力格的居住地靠近贺兰山。1999 年,为了改善当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旗政府决定禁止在此地放牧。此后,别力格打算靠种植苁蓉、麻黄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作物挣钱养家,就到苏木信用社贷款。“国家那么重视生态建设,信用社肯定会贷款支持我们的。”别力格心想。但信用社没能让他满意。信用社的各种支农贷款,期限长则一年,短则半年,而种植苁蓉、麻黄要 3 年之后才能见效。别力格不愿“背”着 3 年的利息去贷款。

  苁蓉、麻黄都是再生的,一次种植一劳永逸,且都有十分好的固沙防风作用。种一亩麻黄的纯利润能达到 1000 元以上,用水量却不足小麦、玉米的十分之一。内蒙古西部惟一的一个麻黄加工企业,每年有上千万吨的原料缺口,而产品供不应求。对于西部土地大量荒漠化的地区来说,发展苁蓉、麻黄种植业,无疑是当地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生态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西部地区牧民的再生产能力极差,筹措资金的办法又少,最好的途径就是贷款。实际上,如此既能让牧民致富,又能使生态恢复的产业,信用社也非常感兴趣。“一吨麻黄能卖到 6 万元,支持牧民改变经营方式,种植麻黄、苁蓉等市场销路好的产品,也解决了银行收贷、收息难的问题。这一点,我们也充分地注意到了。”中国人民银行阿拉善盟中心支行办公室主任田峰对记者说,但目前的金融服务项目中,没有生态专项贷款项目或者操作办法,解决不了生态项目贷款中的期限问题。如果在金融政策上,允许发放 2 至 3 年不收息的生态项目专项资金,麻黄、苁蓉种植就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一粒苁蓉籽比一粒金子还值钱呢”。

  田峰认为,超载放牧,使得阿拉善地区的草场逐步退化。越来越高的羊绒价格,又使超载放牧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果在阿拉善盟调整地区牧业经济结构的过程中,金融政策能够解决生态专项贷款的问题,就会使大批牧民转向苁蓉、麻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让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这对西部地区来说,相当重要。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