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减灾与预防 科技日报 (2001-02-22)

专家预测今年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


本报记者 李大庆

  2 月 13 日至 14 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 60 名农业、牧业、渔业、植保、生物、气候和动物学专家齐聚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参加由中国科协学会部主办的“2001 年病虫害防治分析研讨会”。经过两天的研讨,他们对今年我国的农、林、牧、渔业的病虫害灾情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可持续农业是我国 21 世纪农业的奋斗目标。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要素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它与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等密切相关。如果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

  据有关资料披露,全国发生的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有 1648 种,其中害虫 838 种、病害 742 种、农田鼠害 22 种。80 年代,我国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发生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1.87 亿次。这些病虫害每年可造成粮食损失 15% 左右、棉花 20—25%、果品蔬菜 25% 以上。90 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异常和国内耕作制度改变等原因,我国的病虫害又进入了一个高发期,全国年平均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扩大到每平方公里 2.63 亿次,比 80 年代增加 26%。1989—1992 年在大面积防治条件下,仍年均损失粮食 1175 万吨、棉花 31.5 万吨,足可见同农作物病虫害斗争的艰巨性。

  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有其规律和特点。经过我国科学家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摸清了一些重大病虫害的动态规律,一批关键防治技术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科协每年召开的病虫害防治分析研讨会,都为当年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为各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参考。

  在今年召开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通过学术交流和研究分析,认为 2001 年病虫害发生形势仍较严峻,预计农作物病虫害将继续保持偏重态势。小麦病虫害将以虫害发生为主,以小麦蚜虫、红蜘蛛和吸浆虫为主,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海及北方大部麦区偏重至大发生;麦红蜘蛛在西北、华北及河南西北部等干旱丘陵山区中等偏重发生;吸浆虫在河北中北部、河南东南部及安徽淮北局部麦区将偏重发生。小麦病害将重于 2000 年,以白粉病菌、纹枯病、条锈病和赤霉病为主,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和天水、四川川西北和川中、陕南、湖北江汉平原和鄂北麦区等地为中等偏重流行;白粉病在西南、长江流域及黄淮、西北麦区的部分阴湿地区以及纹枯病菌在江淮、黄淮和华北部分麦区将偏重流行。赤霉病菌在长江流域麦区有偏重流行的潜在趋势。

  棉花病虫害仍呈严重发生态势,棉铃虫在北方棉区的二、三代和南方棉区的四、五代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苗期棉蚜在北方棉区大部偏重,棉花叶螨在长江和黄河流域部分棉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在全国棉区有加重的趋势,棉盲蝽在长江水、黄河流域棉区的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东亚飞蝗在部分蝗区仍可能暴发危害,预计 2001 年东亚飞蝗夏蝗在环渤海湾、华北湖库、黄河滩区大部中等偏重以上发生。

  水稻病虫发生程度将重于 2000 年,仍以迁飞性、钻蛀性和流行性病害为主,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大部早稻及长江流域、西南单季稻区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在长江中下游汉江淮流域和江南大部稻区将大发生;三化螟在长江中游稻区和华南部分稻区中等偏重发生,沿江局部地区将大发生。稻瘟病大部为中等发生,西南单季稻区中等偏重发生,水稻纹枯病将偏重发生。

  土蝗在北方大部地区将严重发生;玉米螟在东北、西北大部偏重至大发生;玉米叶斑病菌及病毒病菌有上升趋势。油菜蚜虫和菌核病有加重趋势,蔬菜灰霉病、霜霉病、疫病和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等将较重发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危害将进一步扩大。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态势将与 2000 年持平,预测发生面积将达到 740 万公顷左右。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美国白蛾、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日本松蚧以及竹类害虫等仍将呈上升趋势;松材线虫病仍有出现新疫情的可能;森林鼠害亦呈上升趋势。

  专家们在预测今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许多防治办法和对策。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可持续农业
灾害∶虫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