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灾害 人民日报 (2000-03-31)

专家吁各界重视泥浆雨


本报上海 3 月 30 日讯(本报记者 邓建胜)

  3 月 27 日,第一声春雷给上海带来一场“泥浆雨”。此外,华东的百姓体会到塞北“风沙弥漫眼难开”的境遇。

  因受北方沙尘暴天气影响,3 月 27 日前后,华东地区普遍出现反常天气现象:风尘弥漫,天空发黄,大气能见度低。安徽蚌埠以南、南京东、杭州湾以北地区出现罕见“泥浆雨”。露天停放的车辆,一夜之间成了“泥浆车”。

  “江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扬沙天气,是地表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中央在西部大开发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退耕还林、还草的步伐,这是及时且英明的决策。”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家澄今天对记者说。

  据悉,1998 年 4 月 16 日傍晚,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出现过同样的扬尘降雨天气。

  气象专家分析,这场“泥沙雨”与近日华北和西北地区大范围持续扬尘天气有关。进入 3 月份以来,华北、西北地区回暖较快,冻土层纷纷解冻。由于近期北方持续干燥少雨,地表植被覆盖率又不高,在强冷空气的作用下,北方地区提前出现沙尘暴天气。往年,北京地区在 4 月份才可能出现的扬沙天气,今年 3 月就出现了 4 次。3 月 27 日,一股来自蒙古地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推进,一路把弥漫的沙尘带到长江下游地区,与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雨强度约为 1 毫米的锋面雨,江南地区大部分还响起了第一声春雷。雨水与沙尘在高空中相遇,便形成“泥沙雨”。

  这次华东地区出现的扬尘天气,持续时间不长,但波及范围广,昨天甚至影响我国台湾地区。并且,受北方扬沙天气的影响,3 月下旬的五六天时间里,杭州湾以北的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变差,特别是上海地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指数 TSP 均在 100 以上,大大超过平时 30 至 40 的指数,空气质量降至较差的 3 级水平。

  江南沙尘天气的罪魁祸首是北方地区久治不愈的土地荒漠化。华东地区的尘沙主要来自环境恶化、生态脆弱的内蒙古高原沙漠地区和黄土高原。

  “华东地区再次出现扬沙天气和‘泥浆雨’,应当引起决策层重视。因为,在大开发中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恶果,美国、前苏联等在其开发过程中已有教训。”张家澄说。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大规模开发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区时,因为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中部和东部地区曾出现过“黑风”问题。四五十年代,前苏联大规模开发中亚、西亚,直接导致了该地区持续不断的沙尘暴天气。因为不重视环境的承受能力过度开发,历史上更有极端事例:曾创造高度古代文明的巴比伦,因荒漠化,几千年前就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历史上富足天下的两河流域,如今漫为沙漠。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