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气候与气象 人民日报 (1999-08-23)

异常气候及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诗言

  作者简介:气象学家。1919 年生,浙江嘉兴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大气环流和气候学研究,对中国的寒潮和梅雨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培养了大批天气预报专家,为中国的天气预报业务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人们对于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日益关心。世界各地的气候是不断在变化着的。在一般的年份,各地的气候(如降水量或温度)都是在其多年(一般取 30 年)平均值上下变化,很少出现偏离平均值甚远的情况,一旦出现偏离很大的情况,这便是异常气候,能引起气候灾害。气候灾害往往持续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自 90 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先后出现 6 次洪涝,珠江流域 1994 年出现近 100 年来的最大洪涝。1998 年嫩江、松花江与长江同时出现洪涝。黄河下游自 1972 年以来开始出现断流,尤其在 90 年代断流更为严重,1997 年全年曾断流 217 天。华北平原和东北 1997 年夏季出现干旱酷暑天气,今年 6 月和 7 月北京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超过 42 摄氏度,为 50 年来所未见。与过去相比较,我国的异常气候灾害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多。

  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日射量减少,以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包括森林砍伐,荒漠化的扩大,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以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大)。内因是由于大气运动本身的异常变化以及大气与其下垫面(如海面,雪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外因和内因都不是孤立的,一次异常气候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人们只能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改变地球上某地区的下垫面的边界条件,或者改变大气运动的某些物理参数,用计算机算出大气环流异常的状况,由此确定大气运动对下垫面状况的改变以及对某些物理参数的改变有哪些响应。目前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异常气候出现的最直接因素是大气运动中的阻塞作用以及赤道东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现象。地球上从纬度 30 度到极区,大气对流层中上部(3 — 10 公里)都是吹西风(气象学上称作西风带),这有些像长江一样,江水都是往东流。在西风气流中有一个个扰动从西向东传播。我们在每天电视气象节目中,看到有一条条云系从西边移过来,并引起各地天气的变化。有时候在亚洲东部西伯利亚上空西风气流出现阻塞现象(在气象学上称阻塞高气压区),在西风阻塞区,西风带被迫分成两股西风气流,南面这股西风气流不断携带着冷空气南下到长江流域,并与来自南面热带海洋上的潮湿空气相交接,便形成长江流域的持久性梅雨。1998 年和其他年份长江洪水就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当西风带的阻塞持续出现在纬度 40 度附近的华北和东北时,便会引起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高温天气,华北、东北 1997 年夏季和今年的 6、7 月高温天气便出现在这种情况下。

  科学家还发现厄尔尼诺是指示全球气候出现异常的一个强信号。厄尔尼诺是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海面 1000 多公里范围洋面出现异常高海水温度现象,每 2 — 7 年会出现一次。70 年代以来出现了 8 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 1997 — 1998 年的厄尔尼诺是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当厄尔尼诺出现时,全球(特别是热带地区)同时出现气候异常。对亚洲东部来说,在厄尔尼诺夏季,从日本以东洋面经日本到中国长江流域是比常年多降雨的地带,1998 年长江洪水就出现在厄尔尼诺的气候背景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有迹象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增暖,全球异常气候的出现更频繁。例如从 70 年代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长江从 80 年代以后夏季多为多雨年份,黄河下游的断流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全球增暖与异常气候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气候合作研究计划中,异常气候的研究是个重点。

  我国今后 5 年国家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就有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我们希望这项研究结果将有所突破,为预测气候灾害创造条件。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灾害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