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多样性 中国环境报 (2001-02-13)

记者来信
大熊猫为何婚嫁难


新华社记者 杨全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相距不过百余公里,但两地的数十只大熊猫却相互不能通婚,原因是他们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作为我国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基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归属国家建设部,而以野生大熊猫保护为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则属林业系统。据了解,两个单位多年来在科研中互相不能交换种源,人员和技术也不能开展正常的合作和交流。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李光汉说,由于无法得到优良的野生种源,这个基地目前正面临着大熊猫近亲繁殖的威胁。

  据李光汉介绍,目前这个基地大熊猫只有 4 个谱系,且已繁殖到第三代,血缘关系太近,再繁殖下去就是近亲繁殖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种源问题,今后 10 年内出生的近百只大熊猫只能在人工繁育大熊猫中近亲繁殖,其品质令专家们颇感忧虑。

  据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几只大熊猫起家,如今已繁殖到 30 余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基地。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多只雌性大熊猫进入成熟期,这个基地从去年起进入了繁殖高峰,每年将繁殖 8 只左右大熊猫,到 2005 年,基地种群将达到 50 只左右。从 2005 年起,基地每年将有 15 只左右大熊猫繁殖成功;到 2010 年,基地种群将达到 100 只。

  据李光汉介绍,近年来,成都大熊猫基地曾先后抢救了 80 多只野外病饿大熊猫,但康复后都被林业部门带走了,基地不能将它们留下来用于科研,否则就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基地曾希望发挥技术优势,与拥有众多野生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但因管理体制问题而难以如愿。

  四川大学生物系大熊猫专家冯文和教授在谈及这一现象时情绪激动。他说,居住在英国的大熊猫“佳佳”在发情期可漂洋过海到美国、西班牙、墨西哥去配种,而成都基地和卧龙保护区的大熊猫近在咫尺却不能通婚,是一种令人颇感无奈的中国式“笑话”。他认为,从有利于大熊猫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建设系统的人工繁育大熊猫和林业系统的野外大熊猫实行综合管理,将双方的技术优势和种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对大熊猫的人工繁殖,还是野外大熊猫的保护,都必将产生极好的效果。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曹正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让人工繁育大熊猫和野生大熊猫通婚是一件有利于大熊猫保护的好事,但现在的问题是受到一些法规的制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考虑,对有关法规进行调整。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物多样性∶动植物保护
濒危物种∶动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