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空气污染 科技日报 (2000-03-21)

全国“双达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社会、环保效益显著


本报讯(记者 王翰林、实习生 夏琼)

  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截止目前,全国“双达标”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全国已有 8 个城市提前实现“双达标”,工业污染企业实现达标率已达 81%。实施双达标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据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去年 12 月底,全国已有 16.05 万家工业污染企业实现达标,达标率为 81%,较 9 月底的 67.46% 提高了 13 个多百分点;占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负荷 65% 以上的 17925 家重点企业中已达标的有 10018 家,达标率为 69.13%,较 9 月底的 49.84% 提高了 19 个多百分点。由于加强了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同时加大了依法关停力度,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达标率普遍提高,不过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全国共有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年度考核目标,其中天津、江苏、北京、海南、山东等 5 省市所有工业污染企业达标率已达到了 90% 以上,而内蒙古、宁夏、四川、重庆、青海、云南、贵州、新疆等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有工业污染企业达标率虽有所提高,但目前尚不足 50%。

  从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进展情况看,与 1998 年相比,1999 年考核的 46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拉萨除外)中,有 31 个城市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实现达标,增加了 6 个;有 16 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实现达标,增加了 8 个;空气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均实现达标的城市有 14 个,增加了 10 个。总体而言,地面水环境功能区质量达标进展尚好,环境功能区达标的难点在大气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难以达标的项目在总悬浮微粒。城市环境空气和地面水均实现按功能区达标的任务艰巨。就地区情况分析,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情况最好,中部地区城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

  我国实施双达标工作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据介绍,在实施“双达标”过程中,各地按照“限期达标、预期限产停产”和“限期淘汰,预期关闭”的原则,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压缩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了经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施“双达标”,有力保证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促进了一些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此外,双达标工作的开展,还带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拉动了经济内需,促进了对外开放,并加强了环境综合整治,为实现“九五”环保目标提供了保障。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废弃物∶工业废弃物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