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农业∶灌溉 经济日报 (2000-04-20)

宁夏黄河灌区水价要涨,更要打破“大锅水”


李明今

  今年 3 月,有件大事牵动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几百万回汉族农民的心:自治区政府决定从 4 月 1 日提高黄河灌溉水的水价,自流灌区的种植业用水每立方米由 0.6 分调为 1.2 分,提水灌区的由 5 分调为 8 分或 10 分,几乎翻一番。一时间,水费成了农村的热门话题。

  灌溉水涨价,确属迫不得已。其一,每立方米不足 1 分的水费在各省区中已绝无仅有;其二,渠道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政府所收的水费捉襟见肘;其三,水费太低不利于农民节约用水,现时自流灌区小麦一般每亩每年用水 600 立方米,水稻一般每亩每年用水 1200 立方米,浪费较多;其四,黄河下游各省市对宁夏的灌水习惯十分不满,而宁夏不断扩大的耕地面积也与分配的水量产生了突出矛盾。

  那么,水价涨后农民的灌溉水量是否就会立刻降低、用水成本也会涨幅不大、政府的节水初衷便可得以实现?恐怕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按理说,水价高,用水肯定少,价值规律嘛。问题正在于,即使农民的节水意识立刻增强、很想大大减少灌溉水量,他们的愿望就能实现得了吗?

  据介绍,自流灌区干渠的配水及计量工作是由自治区水利厅管理的,而支渠、斗渠和农渠,则一般由县、乡、村、组的水利部门、水管员、渠长、淌水员分别管理。

  记者在采访时听中卫县某乡的干部说:农民每亩上交水费的标准是县上给定的。比如一条支渠一年放多少万方水,这些水共淌多少万亩田,平均一摊,就是标准。至于各家田里一年淌了 7 次还是 3 次、每次灌得满还是灌得浅、是小麦田还是水稻田、是高地田还是低洼田(低田不易渗水)、是用渠水还是用井水(温室蔬菜用井水)等等,一概不管,都交一样多的钱。农民于是想:不淌白不淌,节约它干啥?

  另一乡的干部说:一条支渠几个乡用,一家一户的耕地又很分散,张家用水多,李家用水少,没人去分别统计。现在混着拿钱的人(管水的)多,认真负责做工作的人少。

  中宁县某乡的干部反映,该乡用跃进渠的水,去年每亩耕地的水费 32 元,核定的方法是:3 月底由乡政府向上报计划,“一年打算用几百万方水”;然后计划多少方就收多少费,用不完也得交那么多钱;最后把总钱数分摊到 16000 多亩耕地上,就是 32 元。他们说乡里报计划难得很,报多了交钱多,报少了不够用;超用的水算高价,还是多交钱。

  至于其他乡反映的,诸如渠口计量不准、渠口的管水人员故意多放水(为增加本部门的水费收入)、下雨天强制性放水(为防干渠决堤)也收费等等,都说明节水的主动权并不在农民这一边。

  由此来看,水价上涨后农民的水费很可能要成倍增长。如果想让农民既节水又省钱,那下一步就得做大量的工作。最重要的有几条:

  一是要围绕打破“大锅水”这个中心,建立一套能让农民节约灌水、减少开支的新机制。要千方百计把计量工作做到斗渠口、农渠口,甚至各田口。浇地时尽管不能像安水表一样准确,但也应做到按次数、按深浅、按时间长短的方法去计量。最终目的,要让家家户户“用多少水,交多少钱”。二是要做好用水的调度工作,尽力提高水源的利用率。尤其是要改变夜间不灌水的老习惯。三是提高渠口计量的准确度和合理性,比如下雨天的“政策性放水”应收费合理。四是节水的措施得跟上。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农民们一掐一算粮食成本高种田不合算,很可能要把耕地扔荒了。这可不是耸人听闻,近日已听到有农民要上交耕地的消息了。

  令人欣慰的是,自治区水利厅近日刚出台了一套管理措施,比如:制定灌水责任制,改造灌水计量设施,加强供需双方在测量口的制约监督,定期向农民公布水帐,进行群众管水的试点,推广节水技术等等,都很得力。

  值得强调的是,措施的落实主要得靠县级水利部门,“大锅水”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乡、村、组的渠长、水管员,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基本要靠基层的这些同志。黄河灌溉水能否节约、农民的开支能否减少,就看他们的了。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关闭窗口